第225章 投稿《Nature》(1 / 1)

“液壓機已經啟動,正在對電池進行穿刺測試,這是安全測試的最後一項了。”固態電池實驗室電池安全測試區,萬曉勇操作著設備將電池刺穿,喊話的同時整個人麵部神情極其嚴肅,生怕測試出現什麼問題。 他們已經在實驗室待了幾天,吃住都在這裡。 加班加點記錄各項測試數據,想要讓這塊全固態電池儘快問世。 盧毅則站在防護鋼化玻璃外麵,視線死死盯著裡麵的扁平狀電池,看到電池被刺穿後沒有出現任何變化後這才鬆了一口氣。 轉過身來時臉上表情迅速被欣喜取代,連忙向萬曉勇分享好消息。 “成功了。” “電池的安全性達到了預期。” “沒有發生爆炸。” 傳統鋰電子電池遭受擠壓破壞,會發生起火爆炸的風險。 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他們的全固態電池經曆了各種擠壓跌落折疊以及剛才的穿刺測試,各項表現均在標準範圍內,說明技術和材料方麵沒有任何問題。 這確實是個值得高興的消息,證明他們這段時間的努力沒有白費。 萬曉勇聞聲起身親自瞅了一眼,絲毫沒有掩飾臉上洋溢的喜悅。 “有了這份測試數據,總算能向徐總交待了。” 數據不會作假,從最開始他們倆對徐昀懷疑,到現在拿到樣品的測試數據,心中除了震撼便是對徐昀的崇拜和敬佩。 甚至都達到了狂熱級彆。 幾個月前他們還是一位普通的研究員,現在竟眼看著真正的全固態電池在自己手中誕生。 恐怕這種經曆任何陌生人都不會相信。 “哪怕是到現在我都還感覺像是在做夢,原來真正的天才如此讓人遙不可及。” 或許是想到什麼,這時萬曉勇又忍不住感慨起來。 “誰說不是。” 盧毅點點頭接過話茬道:“不過我反倒更加期待今後的工作了。”臉上浮現些許憧憬之色。 徐昀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水平和天賦,可以想象未來還會有多少先進技術被攻克。 能夠作為同伴搭上這艘說不定有生之年可以衝出太陽係的飛船。 人生又該會是多麼絢麗精彩。 絕不會留下遺憾。 此時此刻盧毅和萬曉勇兩人腦海中,同時浮現出一個念頭。 當初選擇回國加入深度科技研究院,是人生最為正確的決定。 就在他們思索著時,突然傳入耳朵的由遠及近的聲音讓他們回過神來。 “你們倆又沒回去啊?” 迅速抬起視線望去,赫然正是剛過來的徐昀。 徐昀雖然這幾天都待在實驗室,但也不像盧毅和萬曉勇兩人晚上都不舍得走。 他對自己的固態電池技術很有信心,測試出的數據再差又能差到哪裡去,所以心態上要比患得患失的兩人強上很多。 “徐總。” “這是最新的測試數據。” “請您過目。” 萬曉勇顧不上回答徐昀的問題,二話不說便拿起旁邊桌麵文件遞了過去。 與此同時盧毅也忍不住講述起來。 “經過我們這些天的測試,咱們電池的能量密度達到了鋰電池的三倍,並且正常使用傳統交流電充電的時間花費更短。” “電池在零下幾十度的環境和高溫環境下,性能基本不受影響。” “剛才電池也通過了各項安全測試。” “眼下就差電池的實際壽命還沒有詳細數據,但我想肯定遠超傳統鋰電池。” 徐昀接過文件仔細翻看起來,上麵記錄的數據和盧毅所講的無誤。 電池壽命需要較長時間的測試,目前沒有得出準確數據十分正常,不過他卻知道以固態電池的優勢,除了使用壽命強外回收也非常方便。 相比傳統鋰電池大大減少了對環境的汙染。 “目前全球鋰電池的數量每年都在以坐火箭的速度持續增加,根據分析很快就會供大於需,屆時整個電池市場將呈現回落趨勢。” “如果我們的這項技術問世,肯定會引起整個電池行業的洗牌。” 聽著萬曉勇的這番分析,盧毅緊隨其後道:“最關鍵的是徐總的這種全新固體電解質材料,這能讓固態電池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否則過高的成本很難推動固態電池進入市常”說話時眼睛中仿佛有著炙熱光芒。 徐昀自然很認可兩個人的話,知道他們所講的都是眼下電池行業現狀。 近幾年伴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逐年上漲,不少車企都下場進行新能源汽車的製造。 其中去做電池的企業更是越來越多。 &nbs > 但這也使得電池產出數量快要高於市場需求,屆時伴隨著的必然是回落。 可以想象屆時會有多少企業公司麵臨困境,被市場淘汰掉。 全固態電池想徹底代替傳統鋰電池,生產成本是最關鍵的問題。 否則隻能用於特殊場合,無法大規模投向市常 他獲得這項全固態電池,因為采取了全新的金屬固體電解質材料和生產方式,極大降低了成本使得隻比鋰電池略高。 不過能量密度卻是鋰電池三倍,並且更加安全體積小能夠折疊。 等到技術正式問世,電池行業的重新洗牌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剛好我給你們帶了早餐在外麵,先把肚子填飽再講談工作。” “作為深度科技的成員,不注重身體健康可不行。” 徐昀很快將文件重新遞還給萬曉勇,特意拿出項目負責人的態度對兩人囑咐。 盧毅和萬曉勇從一大早醒來就開始測試,忙碌到這會確實能感到明顯饑餓,因此這個時候自然不會和徐昀客氣什麼。 “謝謝徐總。” 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說著便準備離開測試區到外麵休息區。 隻是剛邁出兩步萬曉勇又停了下來,重新轉過身提起另外一件事。 “對了徐總,論文我已經完善好了,有些地方可能還需要您修改。” “我等下就看。” 徐昀點頭回應句,然後便朝辦公電腦走去。 關於固態電池的論文他早先就已經開始寫,主要內容是固體電解質材料的理論研究,後麵隨著盧毅和萬曉勇加入實驗室,便交給了他們倆人進行完善,畢竟他們也算是第二作者。 來到電腦旁坐下,徐昀直接登錄自己的郵箱,立刻便看到了那篇論文。 “全固態電池電解質材料的研究和經濟分析。” 盧毅和萬曉勇好歹也是海外知名大學畢業,且發表過不少核心期刊論文。 認真瀏覽下來他倒沒發現幾處需要修改的地方,引用的文獻和數據支撐都沒有問題。 “這倒是省了我不少功夫,可以直接投稿了。” 檢查完確定無誤,他暗自低喃一句,接著立刻打開了自然雜誌網頁。 全球兩大最頂尖的期刊雜誌,無疑是自然和科學。 《Nature》 《Sce》 前者是世界上曆史悠久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距今已有一個半世紀的曆史。 和大多數科學論文雜誌專一與某個領域不同,許多科學領域中的重要最前沿研究成果,都會以短訊的形式發表在自然上。 最終徐昀經過考慮,決定把這項最前沿的固態電池成果發表在上麵。 因為先前徐昀已經完成了注冊,這個時候投稿倒也不會浪費多少時間。 很快看到屏幕中出現的投稿成功單詞後,整個人頓時鬆了口氣有種遺憾被填補的感覺。 他已經在數學頂級期刊上發表了幾篇論文,計算機人工智能和物理相關也有,但如果不能登上自然或者科學這種全球最頂尖的科學論文雜誌,難免心裡會多少感到些遺憾的情緒。 好在這項全固態電池技術幫助他完成了夢想。 論文的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自然是他,盧毅和萬曉勇掛名第二作者,電池專利權屬於深度科技研究院固態電池實驗室。 “不知道這次會花費多長時間審核,隻怕不會比數學年刊短。” 解決論文的事情,徐昀望著電腦屏幕暗自思索,想要估算審核時間。 作為最悠久權威的科學雜誌,自然的審核也無疑是非常嚴格。 編委會除了會認真完成首輪審核外,還會邀請不同此領域的專家進行輪番審核。 隻有確定其真實性和價值,才會在雜誌上刊登。 不過徐昀對自己無疑是非常有信心,如果能掀起整個電池行業革命的技術都無法過審,那麼自然雜誌就顯得名不副實了。 接下來的時間待盧毅和萬曉勇吃完飯過來,徐昀也告知了他們論文的事。 “論文我看過了沒有問題,我剛才已經投稿到自然期刊雜誌。” “我們這次是沾徐總的光了,沒想到還能混上一篇自然期刊。”盧毅聞聲首先開口回應,絲毫沒有掩飾臉上洋溢著的笑容。 他和萬曉勇雖說投過不是核心期刊論文,卻還沒有等上過自然雜誌。 雖說隻是個第二作者,對於個人資曆來說那也是非常大的提升。 聽到徐昀對自己的認可萬曉勇自然也很開心,想到接下來剩餘的一個重要問題,略作遲疑他還是忍不住主動詢問了句。 “那我們什麼時候對外公布這項成果,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看到行業會產生的反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