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主編的驚喜(1 / 1)

“說實話我也想看看咱們的全固態電池會給電池行業帶來怎麼樣的變化,不知道到時候有多少電池企業會找上門來求合作。” 對於萬曉勇的詢問盧毅也很支持,當即接過話茬補充了句。 畢竟這種由自己努力推動的行業大變革,確實容易讓人產生滿足感。 徐昀將兩人的話聽在耳中,嘴角也隨之浮現出淡淡笑容。 深度科技從剛開始的定位便是技術公司,成立的四座實驗室更是說明這點。 在這種情況下肯定不可能花費大量資金從頭去建造電池生產基地。 單憑全固態電池表現出的性能,便能大致判斷出將來能達到的市場規模,如此想滿足市場需求電池生產基地和生產線的數量肯定不能少。 如果全由深度科技壟斷生產,那麼光在基地建造上就會花費大量時間。 延緩全固態電池投入市場的時間。 因此最好的模式便是合作,由深度科技提供技術幫助現有電池企業升級。 念頭停留在這裡,徐昀知道現在講合作還有些為時尚早。 暫時將腦海中的想法擱置一旁,然後抬起視線看向盧毅和萬曉勇兩人。 “等我們電池完成全部測試吧,到時候剛好論文發表還能輔助論證。” 他這樣做肯定是有自己的考慮,成本僅略高於傳統鋰電池的全固態電池,屆時一旦公布肯定會引起行業和公眾的質疑。 勢必有很多人不相信固態電池技術的突破,畢竟深度科技固態電池實驗室剛成立不久。 但如果有刊登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作為依據,無疑能增加可信度。 盧毅和萬曉勇肯定不會質疑徐昀的決定,聞聲立刻斬釘截鐵的開口保證。 “放心吧徐總,我們肯定儘快完成全部測試。” “測試不結束就不離開實驗室。” 科研人員有著高亢的精神頭無疑是好事,不過若因這樣導致身體出問題,那反倒成了實驗室的損失有些得不償失了。 就拿徐昀來說,現在他雖然還很年輕,卻也格外注意身體健康。 除了每天的晨跑鍛煉外,沒有深度睡眠時間的情況下基本不會選擇熬夜。 除非又生成限時任務,為了任務獎勵熬夜。 以前各項能力提升的有限,需要靠爆肝來學習更多的知識勤能補拙,現在他的天賦已經非常強大擁有極高的學習效率,也就沒必要犧牲睡覺時間了。 “咱們的項目基本進入了尾聲,所以倒也不必給自己太大壓力。” “該休息必須要休息,實驗室可不是睡覺的地方。” 徐昀再次向盧毅和萬曉勇兩人囑咐了句,話語中儘顯對員工的關心。 “我們會注意的。”盧毅頗為感動的回答。 旁邊萬曉勇雖未接話,但眼神中流露出的複雜情感說明他已經完全將自己當作了公司一份子。 論文已經投稿測試也進入尾聲,可以說實驗室內已經沒有什麼需要徐昀去忙的地方。 靠盧毅和萬曉勇兩人負責就行,畢竟又不是剛開始的研究階段。 於是交代完盧毅萬曉勇,徐昀並未繼續留在固態電池實驗室,而是去了其它樓層的另外兩個實驗室。 最先成立的智能醫學研究實驗室已經步入正軌,有楊寧坤汪波曾璐他們負責就行,所進行的研究項目依舊是智能輔助診斷係統。 人工智能實驗室同樣是徐昀的強項,在深度學習數據模型等領域能都帶來幫助。 而最終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首個項目是利用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多項技術打造出一款真正的人工智能,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強大的智能服務。 反觀生物科研實驗室進度就慢了點,除了很多先進設備儀器需要預定外,科研人員和項目負責人方麵同樣是不小的問題。 生物基因對徐昀來說是弱項,在這種情況下合適的實驗室負責人就顯得格外重要。 對此徐昀的決定是找此領域優秀的退休教授以返聘形式負責實驗室。 不過截止目前為止人選還未確定,導致實驗室暫時無法運轉。 至於生物科研實驗室進行的研究項目,則和人體基因以及生物製藥相關。 可以說深度科技已經在未來科技發展布局,確保能夠引領人類文明的變革進展。 就這樣隨著時間的一天天流逝,徐昀在幾個實驗室裡來回忙碌,並開始打算自動化智能模塊機器人時,遠在倫敦的自然雜誌總部卻出現了變化。 或許是徐昀發表過許多篇核心期刊的緣故,他的論文未在郵箱停留多久便被審核編輯看到。 期刊編委會的編輯在專業性上雖然不如專家,但也不是普通人能比。 很容易便能看出論文中的內容具有極高專業性,還是說完全灌水不足以通 不足以通過。 …… …… 朱莉是一位生活在海外的亞裔,大學畢業後她經過努力成功進入自然雜誌工作,負責論文的初審工作。 儘管剛入職不久,但她卻非常喜歡這份工作,並想儘可能融入。 今天她按時到達工作崗位,和同事熱情打完招呼來到座位處坐下,便開始和平常一樣對分配過來的投稿進行審核。 “又是一篇研究固態電池的嗎?” 當新的論文內容出現在屏幕中,朱莉看到論文的標題和研究方向忍不住嘀咕了句。 作為電池行業的未來發展風向,研究固態電池的並不在少說。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類型電池的研究,她不知道看過了多少。 關於這類論文要麼不足以被壓製收錄,要麼很難實現實現規模化生產,對電池行業的發展起不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但出於對職業的尊重,她還是非常認真的看起來。 不多時神情便變得凝重。 像是發現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 她儘管不是電池領域出身,卻也能看出這篇論文具有極高的專業性,關鍵文中的數據支撐也不像是有虛假的地方。 說不定真是有人發現了新的固態電池電解質材料。 如果被專家認可,那麼憑借論文所能起到的價值足以作為雜誌封麵。 “這篇論文可以提交給主編審核。” 若有所思的輕聲說了句,她又回過去再次確定論文的作者。 “徐昀。” 看到第一作者的名字,她忍不住念出聲來,隻覺得非常熟悉。 “難道是那個徐昀?” 下秒一個念頭突然在腦海中浮現,幾乎想都沒想便立刻確認起來。 直到看見對方來自京州大學後,她頓時知道自己的猜測沒錯,這位徐昀正是剛獲得沃爾夫數學獎和阿貝爾獎的數學界天才少年。 擔任這份工作對科學界發生大事不可能不知道,尤其前不久徐昀還表示要轉學化學材料。 這事可被諸多媒體機構大量報道,想不知道那都不可能。 不過這也讓她產生了疑問,按照情況徐昀明明剛學習化學材料不久,現在卻投稿了份全固態電池成果,實在是讓人難以相信。 “這個徐昀莫非在化學材料領域也很有天賦,所以解決了全固態電池技術。” “算了。” “還是交給主編處理吧。” 眼看越來越多的念頭在腦海中浮現,朱莉果斷把這個難題拋給了主編。 並主動去了趟主編辦公室,告知剛才的情況想讓其儘快處理。 —— “全部情況就是這樣,想確定這篇論文的真正價值恐怕還是要請專家審核。” “我都知道了,你先去忙吧。” 主編辦公室內伊萬聽完朱莉的彙報,揮手讓其離開後原本平靜的臉色再也保持不住,表情立刻便被驚訝和欣喜所取代。 “全新的固體電解質材料,達到鋰電池三倍的能量密度和基本持平的成本。” “如果真具有可行性,那將是全球大新聞。” 伊萬查看完論文內容,整個人已經不受控製的激動起來。 徐昀作為數學界的天才少年,前段時間選擇投身材料化學領域時,被很多學者專家不看好認為其不可能在此領域有所顯著成就。 結果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過去,徐昀就甩出了這樣一項能推動電池革命的成果。 不用想也能知道屆時刊登出去會在學界引起怎麼樣的巨大轟動。 自然作為全球頂尖的期刊雜誌,但畢竟還有科學這樣一個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 他們若刊登徐昀的科研成果,在科研領域的影響因子無疑會有所提升。 關鍵他對化學材料領域有所研究,起碼能夠確定數據的真實性。 這也就是說,徐昀團隊很有可能真的研究出了可以麵向市場大規模生產的固態電池。 “不愧是被上帝眷顧的天才,希望這次不要讓我和自然雜誌失望。” 念頭停留在這裡,伊萬心中暗想的同時摘掉臉上戴著的老花鏡,隨即拿起電話撥通過去。 待話筒中傳出熟悉的聲音,他忙開口用爽朗的聲音微笑著表明自己的目的。 “托納科教授你好,我是自然雜誌的主編伊萬,我這裡有篇關於固態電池相關的論文可能需要你幫忙審核。” 很快掛斷電話後,伊萬又繼續連續其他此領域不同的權威專家,以嚴謹的態度和流程確定論文價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