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而科舉製到明清之時……】

後輩沉吟一聲。

【元朝統治的時候,毫無疑問激起眾怒,而朱元璋能成為276年天下的大明王朝開國皇帝,首先就是因為他最大程度地獲得了儒生的助力。

朱元璋建立明朝,在洪武三年(1370年)時詔開科舉,規定“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

但不久又認為所取舉人進士少實才,於是朱元璋宣布停罷科舉,科舉一停達十年之久。

直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又宣布恢複科舉。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公布《科舉成式》,基本製定了明朝此後二百五十多年的科舉成文法規。清朝大體照搬明朝成例,明清科舉一脈相承,達五百多年。清朝有不少像科舉這樣照搬製度的地方,所以談起曆史,通常將明清也放在一起來說。】

【明、清兩代都實行“科舉必由學校”之製,參加鄉試的士人,必須是官辦學校的生員;地方學校的優秀生員,可以報送到京師國子監讀書,而國子監生則可直接選授官職。】

【而一提起那時的考試內容……我們會不約而同想到‘八股取士’。不過這是指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用排偶文體闡發經義的科舉考試之法,亦稱“時文”、“製義”或“製藝”。以後承襲下來,格式愈益嚴格,文章越發空虛。

而在這之前,明初的時候還沒有這麼嚴重。不過在加強思想早在明朝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端倪。

首先,明清國子監和各級官學的教科書是傳統的四書五經。朱元璋還增加了自己的著作《禦製大誥》,宣揚絕對君權,要求臣民服從的封建主義。

另外,朱元璋還剝奪了《孟子》的地位,下令從孔廟中逐出孟子牌位,國子監和科舉考試禁用《孟子》。要知道元朝至順元年(1330),孟子就已經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

除此之外,朱元璋他還授意翰林學士劉三吾對《孟子》進行刪節,刪去“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有大過則諫,反複之二不聽,則易位”等八十五條,都是《孟子》及儒家思想的精華內容。】[1]

……

*

秦。

其實,到這裡,嬴政還很平靜。朱元璋這樣的做法,也是從思想上下手。但凡從此處下手的,就沒有不狠的。

就像後輩曆史上的他,如果真的會‘焚書坑儒’,那麼那另一個自己最終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並不奇怪。

也並不難理解。

但是嬴政自己,現在並不會再這樣做了。不會再重複這樣的蠢事了!

經過這些場天幕之說,見過這麼多天幕提到的後世,不得不說,他也確實最喜歡唐。

他喜歡大唐的盛世。

唐太宗,確實了得。

有這樣的人在,有他那幫臣子在,誰會不喜歡他手下的大唐?

嬴政自然也不意外。不過他作為帝王,看著自己的臣子們對著李世民和他臣子創造出的‘貞觀之治’眼中流露出的豔羨,心裡不是滋味。他知道自己忠心耿耿的臣子們也想跟著自己一起創造大秦盛世,同大秦一起流芳百世,像唐太宗和他的群臣們。

……哪有那麼容易。

但是,這同時也是一個方向。

哪怕唐太宗他們那樣的盛世短時間內在他們這一代做不到,那就後代吧,子輩、孫輩、子子孫孫……

他的後輩裡,總有人是能做到的。

當然,前提是,大秦能活那麼久。

嬴政深吸一口氣。

……

而到此處,諸子百家的眾人也再也坐不住了。他們是深受其害的人。但凡統治者認定一家以後,那麼其他家就會淪為陪襯。在儒學獨尊以後,他們以後儒學會就這樣一直下去,

“怎會如此!”一怒之下拍案而起的人,除了他們儒家外,其他學派的人也不在少數。

就連那些大秦的臣子們也是如遭雷轟,在場的就沒有人不驚詫的!

不過,後輩說在後世孟子被尊為‘亞聖’,當時他們是又驚又怪,誰會想到最早會出現是在元朝。到這不是重點,真正讓人在意的是,朱元璋這個明朝的開國皇帝對儒家這樣肆意改動!

刪去他們儒家思想的精髓。簡直是——

還這樣對先賢!

‘從孔廟中逐出孟子牌位’、‘國子監和科舉考試禁用《孟子》’。

哪一樣是他們這些儒家弟子,能受得了啊?!

其他學派的人也不由駭然!

如後輩所言。

孟子‘亞聖’的地位早已經在此之前確定,並且在幾千年後還在傳頌。

縱使孟子不能超越孔子,可在讀書人心裡地位也超然。

那明朝應當也不例外。可誰也沒想到,孟子之說居然被這樣打壓。

從漢開始,儒家思想進入政治舞台後,曆經百千年生生不息。有些先賢的話語意思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統治者們動其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這朱元璋動的是孟子這‘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啊!

這可是儒學精髓啊!

……

*

唐。

李世民神情嚴峻:“……這明朝……”

他斟酌著話語,“行事作風頗為雷厲風行,恐怕也容易生亂。”

他委婉道。

李世民的話何止是委婉。

打仗的時候,朱元璋這樣的作風自然沒的說。隻要作為指揮者的將軍指揮不失誤,也沒有什麼意外,那麼這樣的軍隊就是指哪打哪兒,效率極高,在戰場上一定是最讓敵人害怕的軍隊,說是所向披靡也不為過。

但是這是統一思想啊,改變人的思想啊……

打仗能一樣嗎?

而且如果他沒記錯的話,後輩也說朱元璋的成功離不開儒生,那麼,儒生的力量也是不容小看吧。

怎麼敢的啊,還是開國皇帝呢,剛上位就這麼直接動人家命根子?

饒是李世民也不由頭痛。

簡直太亂來了。

就是強權能壓下所有聲音,可分歧的人心到底控製不了。難道還能把那麼多人都殺個遍?

“……”

說不定還真有可能。

一想到對方真有可能殺了個遍,一想到這兒,李世民還是沒忍住歎了口氣。

不知道那明朝後麵的繼位者是個什麼樣子,但是單看這位開國皇帝這副說一不二的樣子……如果明朝一直繼承這個作風的話,不難想象明朝的腥風血雨。

明朝,不,不管是哪個朝代,在剛剛建立以後,最重要的是應當是修生養息啊。

漢是如此。

唐也是如此。

……

漢。

劉徹自己挺冷靜的。但是他的臣下們可沒有。

“怎會如此?!”

他們望著自己還沒整理好的有關儒家的資料,一時間呆愣住。

這裡沒有那麼多儒家的人,有,但是不多。

劉徹就是再嫌麻煩,但是在天幕上得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