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衛子夫著實擔心。

“無事無事。姨母不要擔心!中午陛下還來吃飯!”

霍去病含糊著然後跑了。

衛子夫在原地沒忍住笑罵一句:“這孩子!”不正經。

霍去病心裡頭確實是有事。

前些日子天幕又出現了。

而今天,天幕倒計時也快到了。這意味著又要開始直播了。高位的帝王在上次天幕消失後,做過許多努力。今日便有許多人被秘密帶入宮中。

但是這些事,是秘密。

而作為保管秘密的人,霍去病把它藏於心底。

……

秦。

鹹陽。

鹹陽宮近日裡往來人數眾多。宮門進進出出的車輛也從未停過。

帝王嬴政在近日裡例行公事後早早下朝,去旁邊議事的殿裡。好在沒到忙的時候,不論是外敵匈奴,還是秋收,都沒到那時候。現在的早朝也沒什麼要事,不會忙。

而那議事的宮殿,那是他特地空出來的,他登基後,平常便召心腹在此議事。

不過呢,他從泰山回來後召集群臣議事的時候,曾在泰山大顯神威之後消失的天幕又一次出現了!似乎是跟著他從泰山回來的!

嬴政緊盯著重現的天幕驚詫之下猛地起身,好半天才接受現實。

於是乎,第二次直播、第三次直播召集眾人一同觀看的地點,便是在那殿中。

嬴政緩步走進殿中。

現在殿中,除了他的親信們,還有邀請過來的諸子百家們也在這殿中。

他不介意讓這些人也見識見識一番。

也不介意他們也知道後世的情況。

越驚訝越好。

嬴政緩緩勾起嘴角。他目光深深,帶著侵略的視線從下方眾人身上一一掠過。

他相信,很快,這些人就會投入大秦的懷抱。

無論是為了後世秘密,還是為了知道先前直播的內容。他們的選擇都會是大秦!

隻要牢牢把握這些,就不愁這些人不會跳進來。

早在秦還未滅六國之前。這些位於秦東部區域的諸侯國,大多瞧不上秦。

細數這樣,帶著有色眼鏡的歧視,已經持續了好幾百年。

秦,地處中原西邊。秦國是周朝時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諸侯國。

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將飛廉之子惡來之後。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治都於秦邑,號曰“秦嬴”。[1]

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戍邊對抗西戎。秦最初的領地為甘肅東南部,便是臨近西戎,興盛於陝西關中一帶。當時的秦國無疑隻是作為西周的附庸。

這個時候雖然秦封地有了,但是這邊環境惡劣。經過長達百年的慘淡經營,秦暴霜露、斬荊棘,秦人

才逐步適應了西陲惡劣環境,以此同時他們積蓄力量,他們實力與日俱增。

而這個時候,秦東邊的其他諸侯國還處於戰亂,你打我我打你的時候。在他們消耗實力的時候,秦在低調得壯大。

但是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還是西周變為東周的時候。

那時在位的周天子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諸侯們因此背叛了他。西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驪山下殺死了幽王,西周滅亡。

犬戎大軍盤踞於鎬京,王子宜臼召集諸侯勤王,秦襄公與衛武公、晉文侯、鄭武公共率兵營救西周,作戰有力,立了戰功,立幽王故太子宜臼為天子,是為周平王,以保衛社稷。

公元前769年,周平王為躲避犬戎的騷擾,把都城向東遷到洛邑。這之後的周朝被稱為東周。

秦襄公帶兵護送周平王至新都。周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始建國。周平王還說:“戎人不講道義,侵奪我岐山、豐水的土地,秦國如果能趕走戎人,這些土地就歸秦國。”平王與秦襄公立下誓約。

其子,秦文公之後,又經數代國君的努力,在討伐西戎之戰中節節勝利,歧豐之地皆納其下,又先後滅蕩社戎,擊敗邽、冀兩戎部,征彭戲戎,兵臨華山,收複杜、鄭之地,滅小虢,版圖一直推進至關中東端。

公元前677年秦遷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經東周初年近百年的艱辛創業,已占有關中平原大部分領土,實現崛起,成為西方新興強國。[2]

秦穆公時製定國策:“益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後來果真稱霸西戎,於是秦位列“春秋五霸”。

後,秦持續衰落。直到秦孝公上位。

“即位之初,對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衛國人衛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術,孝公甚喜,力排眾議,以衛鞅為大良造,實施變法。”

秦國軍隊實行獎勵軍功政策後愈戰愈勇。

由此開始了霸秦之路。

秦人早期與戎人雜居錯處,遠離中原。周王室東遷之後,秦人才逐步東進關中。

但是,不論是春秋還是戰國,中原紛爭都不帶秦。甚至秦穆公時想向中原進軍,卻被橫在前方的晉所阻,於是秦的敵人繼續是西戎。

諸侯國爭霸之戰中。

春秋晚期和戰國初期,東方六國瞧不起秦人,因為秦國又窮又弱還與中原文明程度上有相當大的差距。甚至因為以前跟戎人雜居的緣故。他們嘲諷秦時會把他們歸於戎人。

這可真是最大的恥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