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發射因為你那台量子中繼器的原故,隻能再搭載一輛玉兔三號月球車,不過以我們新一代月球車的各方麵強大性能,能夠滿足對熔岩管洞的探測工作。” 2026年11月21日,昌海市,航天發射場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 藍色大門前戴著白色安全帽的周明偉,邊走邊和身旁的徐昀說著,兩人一起朝著前麵的廠房走去。 距離正式發射的時間還有三天,此刻整個航天發射場都忙碌了起來。 早在將近一個月前,分裝在各個集裝箱內的箭體便被運送到了這裡,在垂直總裝測試大廳內完成吊裝。 除了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的箭體外,還包括月麵著陸器玉兔三號月球車,以及直接從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運送過來的墨子二號量子中繼站。 其中玉兔三號正是徐昀所設計的新一代月球車。 按照真實情況來講,以現有長征十號和月麵著陸器的整體水平,所能搭載的絕不止一輛月球車。 哪怕多了項量子中繼器的任務。 主要最近外界有不少擔憂的聲音,本來搭載一輛月球車都被說成冒險,真要是宣布多搭載兩輛的話,隻怕局麵會更糟糕。 好在眼下月球車的任務隻是探測熔岩管洞位置,且不具備對月壤加工的功能,憑借玉兔三號的能力足以順利完成。 這也是周明偉比較放心的地方。 隨著此次發射成功後,後麵待玉兔三號確定合適的熔岩管洞位置,便會接連發射長征十號。 使用鑽孔裝置對管洞轟擊。 同時搭載更多的月球車開始修建月球基地。 至於基地的核心艙將會先和空間站對接,待管洞整理完畢後再執行降落任務。 而這些設備航天科技集團方麵都在加緊製造生產。 另外根據載人航天辦公室的決定,此次發射任務成功後便會正式公布新的登月方案,相信內容肯定會讓所有人為之震驚。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徐昀離開院裡時,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便在研發地麵的大型接收站。 確保地麵屆時能精準捕捉到月球中繼器發來的站量子通訊。 所以這回發射也變得非常重要,無論如何都要保證順利完成不出岔子。 隨著兩人的交談,在順利走進總裝廠房內後,視野中也頓時出現一個龐然大物。 讓人忍不住抬起頭觀望。 全長約九十米的箭身,起飛重量達到兩千噸,可以將25噸有效載荷直接送入奔月軌道,單看上一眼便能感覺到極大的視覺衝擊。 “周設計師,不辱使命我們的任務完成了。” 這時隻見一位看上去比較年輕的男子走過來,身著藍色工作服,到達周明偉跟前後立刻彙報。 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徐昀為了量子中繼器的組裝順利沒少出力。 自然認識眼前這位男子。 知道對方是負責吊裝任務的指揮員。 火箭的吊裝同樣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技術活,從集裝箱水平轉載卸車開始,每項操作都需要格外小心注意。 過程中除了要小心防止最不能發生的碰撞外,還要通過各種係統對箭體模塊進行水平狀態準備,然後起吊懸空完成對接組裝。 這需要負責吊裝的成員之間互相配合,在指揮員的口令下不斷跑位連接翻轉落位。 因此十多名吊裝人員都非常年輕,平均年齡要比徐昀都低上很多歲。 吊裝順利完成自然也讓周明偉鬆了口氣,算是安全結束了一個環節。 否則要是剛開始就出現問題,肯定會影響定好的發射任務。 此刻聽到吊裝指揮員的這句話,倒也沒吝嗇自己的稱讚。 “這次吊裝可是全拜托你們了,我相信長十的首飛肯定會順利完成。” “我們也相信。”對方點點頭說。 接下來的時間,周明偉和徐昀又到處轉了下,確保各個環節不出現任何的問題。 足可見對此次發射任務的重視。 昌海航天發射中心不知道執行過多少發射任務,各方麵經驗都很豐富,對各項工作都有著嚴格的章程規定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由於此次發射任務不需要航天員參與,不過此時航天員內部正展開激烈競爭選拔。 挑選首次登月的人員。 作為係統內的人,誰都知道長征十號的發射,標誌著載人登月已經近在眼前。 身為航天員把自己的腳印留在月球,這絕對是夢想中的事情。 因此為得到這個機會,肯定會全力展示自己。 當然徐昀對選哪位航天員並不關心,反正都是代表國人完成夢想。 要說最讓他擔心的地方,那肯定是量子中繼器和玉兔三號月球車。 誰讓這些都是他完成的設計。 主要在量子中繼器的研發過程中,並沒有使用科學模擬器確認,如此便誰也沒法百分百確定量子中繼器到了月球那種環境後依舊能正常工作。 但眼下流程已經走到這一步,想要做些什麼也根本無力改變。 隻能等待最終結果。 好在他對自己的實力還是比較放心的,正常情況下絕對不會出問題。 儘管徐昀目前是在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可由於玉兔三號月球車和量子中繼器,以及熔岩管洞月球基地建造方案的事,周明偉絲毫沒把徐昀當外人,在航天發射中心的這段時間有事還會主動商議。 甚至有些他自己能夠表態,還是會詢問徐昀意見。 仿佛隻要有徐昀開口,那麼便不可能存在意外,完全能放心去實施。 關鍵直到眼下整個流程確實進行的順利。 這讓周明偉都不得不重視,基本去做什麼都要把徐昀帶上。 …… 很快時間來到正式發射的前一天,按照以往慣例開始對火箭進行加注,整個火箭儲箱加滿推進劑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是不可逆過程。 從現在開始到明天正式發射,基本很難再有休息的時間。 所有人都必須嚴陣以待。 保證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 而此刻航天發射中心指揮控製大廳內,除了周明偉張鋒兩位總設計師外,還有著總指揮以及氣象塔架地麵觀測等工程師,至於在此載人登月工程中已經占有重要分量的徐昀自然也在。 “報告總指揮,火箭推進劑加注已完成。” 伴隨指揮控製大廳內響起工程人員的報告,坐在中間位置的發射總指揮趙洪玉,向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投去目光並點頭示意。 接著對此次發射任務進行講話。 “和以往的發射任務不同,這次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首飛意味著什麼,我想在座的大家都很清楚。” “我們除了麵臨新一代火箭首飛測試可能會出現的突發性問題,更是首次同時搭載月球車以及最新研發成果量子中繼器。” “不過今天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總之要求大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堅決完成任務。” 隨著趙洪玉的話音落下,其他人頓時回應。 “是總指揮,堅決完成任務。” 目光中儘皆是堅毅的神情,鬥誌滿滿。 接下來趙洪玉則把目光投向周明偉,微笑著說:“對於長征十號的情況老周你最有發言權,說說這次能有多大把握?” “作為我們最新研發的新一代火箭,我認為是能夠滿足發射任務的。”周明偉聞聲頓了兩秒,然後再次表示了自己對長十的信心。 其實這番話他已經不是第一次說,可仍有人擔心此次的發射任務,他就算表麵不提心裡多少有些意見。 畢竟這不是明擺著對長十的性能不信任嘛。 趙洪玉自然能聽出周明偉語氣中的情緒,對此臉上也不由得有些尷尬。 不過他這樣做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自從宣布長十的首飛消息後,外界針對長征十號的討論話題熱度就幾乎沒有下去過。 很多人都對此持擔心態度。 認為提前研發出的長十,剛首飛就執行這種任務太過冒險。 &nbs sp;何況他還知道除了月球車外,還有著一台量子中繼器也要送到月球。 幸好關於量子中繼器的事暫時沒有公開,否則眼下造成的壓力肯定還會更大。 他作為發射中心這邊的總指揮,對新版登月方案掌握的信息並不是很全麵,確定長十首飛後他也試著提過自己的觀點。 提議此次首飛暫時不執行任務。 但這項提議並沒有得到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同意。 而正當他想著這些時,耳旁卻有響起一道聲音。 “總指揮放心,月球車和量子中繼器方麵,我也能基本保證沒問題。” 這句話自然是徐昀說的。 既然提到了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那肯定不可能把月球車和量子中繼器忘記,與其等對方詢問倒不如直接給出回答。 畢竟這些都是核心組件,有任何一處出現問題都會導致發射任務失敗。 隻是考慮到任何發射任務都有可能失敗,他並沒有把話說的太死。 簡單來說就是儘自己最大努力保證任務成功。 趙洪玉看到這話是從徐昀那裡傳來的,臉上的尷尬之色頓時又增加了幾分。 身為發射中的總指揮,到了這個時候還在擔心,確實是不太合適。 甚至無法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 不過對於自己表現出來的神情,他很快便恢複了正常並緩聲回應。 “我對這次發射任務自然是充滿信心的,隻是你們都該知道外界也都在關注我們,如果發射失敗的話是會造成很大影響的。” “所以無論如何這次發射都隻能成功。” 徐昀將這句話聽進耳中,心裡也不由得微動。 來到發射中心的這段時間,他也抽空關注了一下網上大家對此次發射的討論。 看見有些人對發射任務比較擔心,不相信長十和月球車的研發成果,他對此心裡也是頗為無語。 隻能說不是自己擅長的領域,還是不要發言的好。 他想不到作為航天工程核心設計師工程師都認可同意的發射任務,普通人為什麼會認為太冒進,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勇氣和信心。 當然對網上這些聲音他並沒有放在心上,並不會帶來什麼影響。 反倒是海外方麵才需要關注。 儘管這回海外媒體的報道都非常正規,但實際上都在尋找合理的機會罷了。 他甚至敢肯定,要是這次發射任務真的失敗,負麵的報道肯定會紮堆一股腦出來。 到時候他們也沒法拿量子全球聯盟和細胞活性藥劑逼迫對方刪除報道。 相信保證此次發射任務成功,以及完成熔岩管洞月球基地的建設,才能海外那些家夥認識到來自各個方麵的全方位碾壓。 從原本的礙於量子計算機雲平台和藥劑,變成發自內心敬仰。 趙洪玉看到其他人沒有再說話,他找補了這麼一句也連忙岔開話題。 把注意力放到了一位戴著近視鏡的青年男子身上。 然後開口詢問道:“氣象室方麵呢?” 被點名的青年男子是發射中心氣象室工程師,此刻麵對總指揮的詢問肯定不敢有任何怠慢,連忙對明天的天氣情況進行彙報。 “報告總指揮,任務進場前我們就對冬季的天氣進行了針對訓練,明天是適合發射的窗口。” “另外我們也針對突發天氣狀況製定了預案,全力保證火箭發射。” 天氣的影響關係到火箭能否點火發射,因此氣象室方麵的任務也非常重要,往往需要提供兩個或者多個適合發射的窗口。 聽到這個回答趙洪玉則是又鬆了口氣,接下來便也不再多說什麼。 和其他人坐鎮指揮控製大廳,等待發射時間到來。 氣象室確定的發射窗口為明天上午十一點多,因為火箭運輸到發射架還需要做發射前最後準備,儘管晚上沒怎麼休息也不敢有任何懈擔 …… 翌日。 早八點。 讓很多人期待的長十發射直播也準時開始,總台方麵除了派遣記者到發射現場外,演播室內還特意請了行業內的人員對發射進行講解。 這也是屬於老傳統了。 畢竟從直播開始到正式點火發射,中間幾個小時時間肯定要有內容。 而用戶除了能在電視台上觀看直播外,還可以進入網上平台的直播間。 儘管還沒到發射時間,但當觀眾看到那枚矗立在發射架旁的長征十號後,還是忍不住熱血澎湃,彈幕刷新頻率飛速上漲。 如果不點擊屏幕暫停的話,甚至肉眼都看不清彈幕的內容。 “來了。” “這也太霸氣了吧1 “不愧是用來登月的新一代火箭。” “牛逼。” “看官方數據長十可是有九十米長度,如果在現場的話肯定更震撼。” “單是看到這枚火箭,我就相信能成功。” “預祝首飛成功。” 在直播間用戶的互相交流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眼看就要到達點火時間。 這個時候直播間內的在線人數也是越來越多,都等著共同見證這曆史時刻。 就連海外用戶對此也頗為關注,都想知道人類能否再次完成登月壯舉。 雖說早在幾十年前人類的腳印就已經留在月麵,但畢竟已經過去了這麼長時間,且中間沒有第二個人再登上月球實現月球行走。 眼下終於又有登月計劃即將進行,所吸引到的目光絕對是世界性的。 而與此同時指揮控製大廳內,所有工程師的精神也徹底緊繃了起來,時刻緊盯著各項反饋數據。 直到火箭發射進入倒計時。 “十1 “九1 …… “三1 “二1 “一1 “點火1 伴隨其中一位指揮人員洪亮的倒計時喊聲在指揮控製大廳內響起,發射架現場頓時冒出大量紅煙,然後直接巨大的火舌從長征十號火箭底部噴出,在發動機的強大推力下火箭開始離開地麵。 猶如一柄厚重銳利的長槍,快速朝著天空刺去。 “起飛。” 在這一刻無論是現場的觀眾還是直播間用戶,心情都是非常的激動。 其中彈幕數量更是猶如火箭般刷新。 “點火成功。” “京州監測正常。” “希望今年能順利上岸。” “太高興了。” “我就知道肯定會成功的。” “加油1 —— 隨著火箭的持續飛行,儘管現場人員已經很難再看到火箭的身影,但在直播間內依舊有著畫麵。 同時指揮控製大廳內響起的指令,也通過直播間傳遞到每個觀眾耳中。 在火箭飛行一百多秒後,助推器成功分離。 之後整流罩脫離。 又經過一段時間的飛行,最終月麵著陸器順利進入預定環月軌道。 當這項指令在指揮控製大廳響起時,整個大廳也頓時響起了熱烈掌聲。 因為這標誌著長征十號首次發射圓滿成功,接下來隻需要月麵著陸器選擇合適時機在月麵降落,並把玉兔三號月球車和量子中繼器放到月球。 可以說到了這步基本上就能稍微放鬆下,能夠保證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完成。 至於直播間內的觀眾,此刻有的人暫時離開,打算等月麵著陸器到達月球時再回來觀看,還有的人則準備堅守直播間見證全程。 但不管如何長征十號發射成功的消息,已經快速登上了各大網站平台熱搜榜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