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十歲的年齡獲得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注定會引起全網的關注,未來幾天時間彆說網上的熱度,就連整個科學界都會震動。 對於網友們的祝福,徐昀則是特意在自己社交賬號上發布了條動態。 向大家分享這份喜悅。 不過他可沒有過多沉浸在這份榮譽中,獎勵大會結束後他先返回了京州市,然後帶著家人前往老家。 把自己獲得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消息親自告知父親。 在做完這些事情後,幾乎沒有停留便又回到廬州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 上月底前往帝都時,關於量子材料的實驗工作已經準備到位,並且是由潘曉誌親自負責,如今徐昀結束外麵的事順利回來,自然是要第一時間開始對新量子材料的合成進行實驗。 隻有儘快得到技術成果,才能使用科學模擬器。 獲得材料的優化建議。 原本研究新一代量子材料主要是為了升級祖衝之三號量子計算機的算力,希望能借助量子材料實現可深度操控量子比特數量的提升。 但這次去帝都出了月球車這檔子事,使得他肩膀上的擔子一下重了許多。 還需要想辦法解決量子通信問題,並且建立起真正的量子通信通道。 關鍵如果是在城市中還好,想讓月麵和地球之間的通信消除延遲,難度係數上漲的可不是一點。 但既然已經把話說了出去,表示會對載人航天登月工程提供技術幫助,那肯定要儘自己最大努力。 眼下隻能寄托科學模擬器能再次給力,出現有利於量子通信的建議。 “還沒來得及恭喜徐院拿回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次未能現場見證實在太可惜了。” 上午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辦公室內潘曉誌笑著對徐昀說,口中再次提起了前不久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事。 發自內心對徐昀獲得最高科學技術獎感到高興。 潘曉誌因為注意力全在量子材料上,對本屆科學技術大會沒太多關注,自然也不知道大部分擁有推薦資格的院士都把名額給了徐昀。 因此看到徐昀的名字出現在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時,他可謂也是被嚇了一跳。 沒想到這次徐昀能以如此年齡打破紀錄。 不過很快想到徐昀在科學院工程院做出的成果,以及兩位院長的態度,便釋然覺得這是應該的了。 雖說這項獎項創立以來到今天,還從未出現過如此年輕的獲獎者,可放眼科學界也沒有人在科學研究上能做到徐昀這種程度。 隻是如此能稱得上曆史時刻的場麵,未能親眼見證確實有些遺憾。 徐昀自然知道潘曉誌是因為忙量子材料的事,所以才沒有前往帝都參加大會。 但不管怎麼說他獲最高獎的事已經是過去時,在眼下這個時候並不是重點。 所以徐昀倒沒有在這件事上過多去說,而是把話題直接帶到了量子材料研究上。 “榮譽越大責任越大,還是講講我們接下來要研究的重點吧。” 嘴角噙著笑容說完這句話後,當即便問道:“參與實驗的人員選好了嗎?” 哪怕徐昀對這次量子材料的研究充滿信心,可單靠他自己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沒有其他人的配合隻會讓效率變得緩慢。 組建項勢在必行。 這件事是潘曉誌在負責,徐昀並沒有過問。 畢竟潘曉誌作為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長,無論研究還是做事都很讓人放心。 徐昀離開的這些天潘曉誌可沒有閒著,此刻聽到這個問題沒任何遲疑便組織好了語言,詳細彙報起眼下關於材料的情況。 “需要的人員已經按要求組建完畢,另外我們量子材料研究方向涉及的原材料也到位了,隻要你方便的話隨時可以開始。” 聽完這番話徐昀頓時心中一喜,想著把事情交給潘曉誌負責的確是正確的做法。 本來他還想著回來後可能還需要幾天準備,沒辦法立刻開始研究。 但有了潘曉誌這番話,倒是能節省幾天時間。 對於自己未完成的任務,徐昀向來是趕早不趕遲。 接著腦海中便做出了決定,立刻安排道:“那還等什麼等,擇日不如撞日,乾脆就今天吧,讓大家等下到實驗室集合。” 說完人已經從椅子上站起身,作勢就要朝外麵走。 潘曉誌雖然沒預料到徐昀竟如此急切,不過這恰恰是件好事。 畢竟誰不想早點看到成果出來。 “那我這就去安排。” 潘曉誌快速點頭回應一聲後,便轉身離開。 望著潘曉誌的背影直到身影徹底從視野中消失,徐昀鬆了口氣滿臉輕鬆。 在人員和材料準備妥當的情況下,確實能隨時進行研究實驗。 何況此次研究本就不是最終版本,後續還需要根據科學模擬器的建議進行更改優化,倒也不必特意準備些什麼。 …… 能被選中參與新型量子材料的研究,並且還是有徐昀親自帶頭進負責,這對於科研人員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 隻要能夠選中參與進去,得到研究成果可以說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畢竟大家都知道,凡是徐昀負責的項目還從來沒有失敗過。 近期的細胞活性藥劑項目便是最好的說明。 何況徐昀還剛剛獲得了最高科學技術獎,身份地位以及在學界的權威程度,又都有了新一階段的提升。 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研究院內的科研人員,被潘曉誌通知需要參與新型量子材料研究時,可以說當場就像是被打了雞血格外激動。 尤其這幾天更是翹首以盼,都希望能早點正式開始研究。 終於等到徐昀參加完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回來,今天再次接到潘曉誌的消息後,立刻便以最短的時間趕到了實驗室內。 想著這幾天的準備,總算能派上用場了。 大約半個小時後。 徐昀來到實驗室換好研究服,看到參與研究的人員都已經到位且精神麵貌很好後,他心情也格外舒暢。 關於這些人的名單履曆,他已經從潘曉誌遞交上來的資料中知曉。 雖說最終組建出來的項目組總體實力不如工程院的細胞活性藥劑那次,卻也是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內技術水平最高的,畢竟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這是科學院下屬的一個學科分支研究所,在研究人員的整體實力水平上肯定不如科學院。 基於這點潘曉誌也特意加入了研究組,表明要給徐昀打下手。 對此徐昀倒也沒有拒絕。 反正眼下祖衝之三號量子計算機的量子算力升級已經陷入瓶頸,沒有得到新型量子材料前想實現量子比特控製數量的提升是不可能的,關於這點潘曉誌知道的最清楚。 畢竟他負責研究了將近兩年時間,也才僅僅是讓量子比特有了微不足道的進展。 在這種情況下暫時把人力從祖衝之三號那邊抽調過來去攻克量子材料,反而是最正確的做法。 “關於新型量子材料的研究資料你們應該都已經看過明確了,那麼接下來我就直接給你們分配任務,爭取儘快得到材料樣品。” 徐昀前往帝都之前就已經寫了新材料的研究方向和相關的合成思路,並特意讓項目組的成員學習,這樣在安排任務後大家能夠快速步入正軌。 “請徐院士安排吧。” 在場的研究人員顯然都看過了資料,聽到這句話臉上頓時浮現出自信神情。 幾乎是異口同聲回答。 到了這個時候徐昀哪裡還會遲疑什麼,當即為眼前這些研究人員安排起任務,並且這其中也包括潘曉誌。 —— 量子材料項目組成立,首先要做的便是根據研 是根據研究方向嘗試合成材料樣品,然後對所得的材料進行各方麵的數據測試。 看這種材料能否滿足需求。 前期做了一定準備工作的情況下,樣品合成進度並不算慢。 何況還是徐昀親自負責。 差不多當時間來到月底,實驗室便成功合成了出了材料樣品。 說起來潘曉誌作為量子計算機領域的專家,涉及到材料領域難免有很多不足,因此借助這個機會也從徐昀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2025年11月27日,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研究院。 實驗室內隨著材料樣品的合成,大家臉上也都洋溢著喜悅。 表現的非常激動。 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研究出材料樣品,這種研究進度可以說已經快的嚇人。 關鍵眼下這種材料的研究方向可是徐昀提出的,說不定材料的特性能夠直接滿足要求。 畢竟當初在合成細胞活性藥劑的時候,便是首次合成一下子成功。 雖說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確實非常小,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當然具體能否滿足要求,還要等樣品材料的詳細檢測數據出來才行。 “怪不得工程院和科學院的人都希望跟著你進行新項目的研究,這種效率和速度確實讓人望塵莫及,沒想到那麼快就合成出了材料樣品。” 眼睛直勾勾盯著眼前極少份量的材料樣品,潘曉誌忍不住在旁邊感慨。 儘管上次研究祖衝之三號量子計算機時他就已經見識到了徐昀在科學研究中的霸道,但親身體驗這種堪稱摧枯拉朽的項目研究,依舊讓人忍不住沉迷。 放在外界能讓無數科學家頭疼的問題,在徐昀這裡卻被輕易攻克。 這種仿佛不知道什麼是困難的研究過程,無論對於哪個科研人員來說都是致命的吸引力。 也怪不得現在隻要聽說徐昀要開設新課題,都想儘辦法加入進去。 “眼下不過才是個開始,具體情況還要等檢測結果出來後再計劃下一步。” 麵對潘曉誌的感慨,徐昀轉過身迎上對方的目光淡淡說著。 對此潘曉誌則是感慨道:“要是咱們能夠一次實驗成功就好了。” 說完將材料樣品遞給了其他項目組成員,讓其去負責材料的檢測工作。 將潘曉誌的話聽進耳朵中,徐昀心裡則是有些哭笑不得。 心想潘曉誌好歹也是科學院院士,竟也盼望著有這種好事發生。 彆人不清楚他能不清楚。 整個材料研究方向都是他確定下來的,並且過程中沒有開啟大腦超頻,雖說他也有信心放在外麵算是屬於特性不錯的新材料,可要想建立地麵到月球的穩定量子通信網絡,以及讓量子計算機的量子比特數量呈現出十倍的增長幅度,憑借眼下這種材料還是不夠的。 好在徐昀手裡還有著殺手鐧。 當材料樣品去進行檢測後,徐昀這時便也不再繼續耽擱時間,立刻心中微動讓麵板浮現在眼前。 然後直接使用了科學模擬器。 有了上次使用科學模擬器的經驗,這回徐昀也算是輕車熟路,把剛才的材料樣品作為摹擬對象後,很快便見麵板上的信息發生了變化。 “正在模擬中……” 至於生物的使用模擬器機會也被再次扣除,目前僅剩下三次機會。 上回對整個月球車進行模擬,且完成模擬後給出了五項優化方向建議,可能是模擬對象比較複雜的緣故花費了幾秒鐘時間。 可這次幾乎是瞬間麵板上的信息便又再次改變。 “本次模擬結束,建議優化方向共三項。” —— 材料所含元素優化。 合成工藝優化 穩定性優化 “隻有三個優化方向建議嗎?” 隨著麵板上的幾條信息映入眼球,徐昀不由得在心裡暗自嘀咕了句。 相比月球車的五項優化建議,新型量子材料的建議隻有三項。 不過徐昀也清楚這些並不重要,關鍵是詳細的優化建議內容,這才關係到材料最終所具備的特性。 念頭停留在這裡,徐昀自然是不敢有任何遲疑,立刻便迫不及待仔細查看起建議後麵的詳細內容,每條看下來頓時有大量信息進入腦海。 也不知道過去了多長時間,可能是愣神太久的緣故,直到耳旁傳來潘曉誌的聲音才算回過神來。 “徐院。” “是出了什麼事嗎?” 徐昀抬起視線朝潘曉誌看去,頓時一張有些擔心的神情進入視野。 下秒搖了搖頭道:“我沒事,隻是有了新想法。” 潘曉誌看到徐昀一直怔神,還以為是剛才的材料樣品出現了什麼問題,害怕這半個月來的努力白費,這才忍不住出言詢問了一聲。 此刻聽到徐昀的解釋才算放下心來。 不過此時相比較潘曉誌的放鬆,徐昀心裡麵也多少有些激動。 在大致瀏覽了那三條優化建議的詳細內容後,饒是他有所準備也不由得驚喜。 根據優化建議的內容,更換當前材料樣品中的一項元素並使用新的合成工藝,便能讓材料的特性發生非常大的變化。 並且會更加穩定,哪怕是在月球那種環境下,也能保證通信不會受到影響。 更重要的是,新的元素和新的合成工藝,還要比他先前更加簡單價格便宜,也就是說哪怕進行規模化生產也可以保證成本。 可以想象這種新型量子材料問世後,相信很快就有機會實現量子通信覆蓋。 到時候便能保證自身信息的絕對安全,任憑其他勢力如何做,都不可能破解量子通信具備的加密功能。 簡單來說這次科學模擬器又沒讓他失望,結果遠遠超過了預期。 而有了這樣的強大材料,無論量子計算機還是部署量子通信網絡,基本上都已經不成問題。 單拿祖衝之三號量子計算機來說,屆時隻要使用新型量子材料進行更換,在配合量子係統的升級,所操控的深度量子比特肯定會有大幅度增長。 就這樣。 為了能儘快合成出優化後的新型量子材料,接下來徐昀便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對腦海中掌握的關於量子材料的優化建議整理。 加上這次合成材料樣品項目組積累下來的經驗,相信合成新材料的速度會更加快。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幾個小時過去,就在徐昀依舊把精力放在優化建議整理中時,卻見潘曉誌敲門走了進來。 手裡拿著份文件,臉色看上去有些愁容。 剛走到辦公桌麵前,歎了口氣說:“材料樣品的檢測結果出來了,各項數據遠達不到我們的預期。” 話音還未落下,主動把手中的文件遞了過去。 徐昀聞聲抬起頭把文件接過,簡單翻看兩眼便又重新合上臉色依舊平靜。 對於這個結果他絲毫不感覺意外,畢竟真要是數據不錯也就不會出現三項優化建議了。 好在眼下這份數據已經不需要去關注。 “沒關係,對於新型量子材料的研究我又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並且這次我的把握很大。” 徐昀開口對潘曉誌寬慰了句,說完還不忘揚了下尚未整理完的資料。 不過這話卻讓潘曉誌有些呆滯,一時間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他剛沉浸在首次材料樣品研究失敗的挫敗感中,結果又告訴他已經有了新的方案。 這效率未免太高了點。 當然對於徐昀的話他肯定是相信的,隨即回過神後很是激動的附和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