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科學院之行如此順利,無疑讓徐昀省了很多事情和時間,從侯盛昌那裡出來後他並未選擇在帝都停留太久而是返回京州。 以免影響接下來的學習計劃。 至於科學院這邊也正如侯盛昌說的那樣,當對徐昀的安排文件下發後,潘曉誌孫正洪以及光電技術研究所的所長羅長輝等人都被這個消息搞得措手不及,幾乎是心照不宣的集體來詢問情況。 有意思的是,這倒是讓工程院方麵很是激動。 以往科學院和工程院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科學院更注重科學理論知識研究。 工程院則負責工程技術應用。 但因為徐昀這個特殊存在,近幾年科學院可謂是出儘了風頭。 先後解決國產高端芯片生產線,研究出全球最頂尖的量子計算機祖衝之三號。 搭建全球量子聯盟。 可以說都快成為全球最頂尖的科研機構。 含金量直線飆升。 儘管工程院也努力在攻克技術,奈何所帶來的影響始終無法和徐昀相比。 也就使得外界不怎麼關注。 歸咎原因隻能說是徐昀太過耀眼,以至於整個工程院都找不到能與之比肩的人材。 原本工程院院長李厚林還以為這種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 結果沒想到竟給了他一個驚喜。 被公認為人類最年輕天才科學家的徐昀,居然對院裡旗下的基因工程學部感了興趣,並且還要停下工作去學習深造。 彆人或許會覺得這是一時興起,等興趣減弱或者消散後又會回到科學院。 但他卻不這麼認為。 丁瑋在深度科技旗下生物科研實驗室開展項目,這件事他是知道的。 並且兩個人的關係還不錯。 所以他明白徐昀是真正下定了決心。 他對徐昀的天賦絲毫不懷疑,哪怕是半路出家轉變自己擅長的領域,隻要給對方一定的時間,肯定能夠快速成長起來。 畢竟徐昀的年齡就是他最大優勢。 按照他的打算,等徐昀在醫藥和基因工程領域中搞出點成績,他就聘請其入職工程院院士,使之成為最年輕的兩院院士。 到時候工程院也不會再處處被科學院壓製。 為了慶祝這個好消息,李厚林看到文件後還特意去了侯盛昌辦公室表達謝意。 順便還參加場科學院的會議。 …… “眼下全球量子聯盟剛穩定下來,正是繼續優化升級祖衝之三號的時候,院長你怎麼能讓徐昀去學習。” “還是醫藥和基因工程領域1 科學院小型報告會議室內,潘曉誌首先表達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從整個人的情緒和語氣,能看出他確實著急。 主要徐昀設計的祖衝之三號把上限拉的太高,其他人根本沒辦法接手,沒有徐昀負責的話恐怕短時間內很難對量子計算機升級優化。 不過隨著他的話音落下,和侯盛昌平級的李厚林有些不滿意了。 當即發言道:“研究醫藥和基因工程怎麼了,不都是為大家服務。” “我倒覺得能勇於跳出舒適圈接觸全新的東西,這是件好事情。” “你覺得呢侯院長?”說完最後一句不忘向身旁的侯盛昌詢問, “李院長說的正是我想說的,院裡早就答應過會遵從徐昀同誌自己的選擇。”侯盛昌似乎早就預料到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回答起來麵色平靜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且說完後停頓兩秒還不忘補充道:“當然院裡也歡迎徐昀隨時回來主持項目。” “就算年紀輕腦袋好使,從頭去接觸全新的領域還是太困難了,或許用不了多長時間便會放棄。”這時不遠處的羅長輝接了句。 他這次還是特意趕來帝都。 本想向徐昀請教關於高端光刻機的事,好使國產芯片儘快升級至5納米3納米頂尖水平。 沒想到竟發生這種事,讓自己給撲了個空。 李厚林儼然對徐昀充滿了信心,聞言再次當著眾人的麵表明態度。 “我倒對咱們的徐大院士充滿信心,說不定很快又會在新的領域中揚名。” “到時候我們也會多上一位年輕的雙院院士。” 大家對李厚林後半句話沒有任何異議,因為無論徐昀能否在新領域中有所成就,就憑他研究出的那些技術成為雙院院士也正常。 不過李厚林如此相信徐昀,倒是讓人有點意外。 “如果徐昀真能給醫藥和基因工程領域的研究帶來突破性進展,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因此直接受益,我也很希望能看到這天的到來。” 正所謂有競爭才有動力,兩個院裡的院士互相不服輸這並沒有什麼。 但侯盛昌和李厚林作為院長,卻要從大局出發。 伴隨侯盛昌的話音落下,兩人相互看了一眼嘴角浮現淡淡笑容。 由於這場簡單的內部討論會議並沒有多長時間,結束後李厚林也帶人立即離開,隻有潘曉誌和羅長輝還留在侯盛昌的辦公室內。 關起門來潘曉誌和羅長輝還是想爭取下,儘可能給自己降低難度。 “院長。” “祖衝之三號那邊可真不能拖啊,如果無法升級的話很難召開新一屆量子聯盟大會。” 當放假裡隻剩下他們三個人,略作遲疑潘曉誌選擇了率先開口。 聞言侯盛昌並未立刻回應,而是坐在茶桌旁耐心泡了壺茶後才緩緩抬起視線,並且對潘曉誌所說的也就隻有一句話。 “全球量子聯盟大會每四年才舉辦一次,這還有四年時間你著什麼急。” 將侯盛昌的話聽進耳朵,潘曉誌不免有些尷尬,頓時沒了話說。 畢竟全球量子聯盟大會確實剛舉辦完,沒必要這麼著急提升祖衝之三號的性能。 何況祖衝之三號已經領先海外其它量子計算機很多版本。 到了這種程度,除非材料等基礎科技迎來突破,否則確實很難有明顯的升級。 趁著潘曉誌沉默的間隙,羅長輝連忙接話道:“目前我們研究所正在全力研究5納米芯片工藝,隻是在某些技術上很存在些欠缺,要是徐院能去給我們指導下情況應該能好很多。”心裡很想要讓徐昀繼續負責光電技術研究所光刻機項目。 “你不是覺得徐昀很快會放棄醫藥和基因工程,那等他回來再說這事吧。” 侯盛昌端起茶杯嘴角噙著笑容看向羅長輝,有種要把人心裡看毛的感覺。 羅長輝剛才說是那樣說,可真正去思考這個問題他反倒不敢肯定了。 如果換做他或者院裡其他人,在事業巔峰期的時候突然邁入全新的領域,並且要從頭開始學習搞論文研究參與項目。 恐怕大家都很難做到。 哪怕真有人這麼選,極大概率也不會在新領域做出驚人的成就。 偏偏徐昀就是那最大的變數。 每次想到徐昀在項目研究中所帶來的奇跡,就仿佛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成的。 關鍵徐昀還有著相同的例子。 將潘曉誌和羅長輝兩人的神情變化看在眼裡,侯盛昌隨即放下茶杯,突然語重心長的說道:“徐昀是難得一見的人才,他幫助院裡解決了很多難題讓我們的科技層次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不要忘記你們也是科學院最優秀的院士。” “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某個人身上,那還需要其他人做什麼。” “永遠記住每個項目的成功背後,都缺少不了整個團隊的辛勤付出。” 侯盛昌這番話無疑是讓人振聾發聵,潘曉誌和羅長輝聽後隻覺得內心羞愧。 在徐昀沒有入職科學院前,他們也都 他們也都是國家重點項目的負責人。 學科帶頭人。 在國產量子計算機和極紫外光刻機研究上,不斷突破原有技術向著全球領先進發。 後來徐昀研究出極紫外光刻機和祖衝之三號,讓他們下意識把希望全放在了徐昀身上,以至於都忽略了自身擁有的責任。 想清楚這點後,兩人明顯反應了過來,紛紛開口向侯盛昌表態。 “院長你說的對,我們兩個老人不能把壓力全放在徐昀的身上,就算沒有徐昀的我們也會全力搞好項目。” “沒錯院長。” 侯盛昌看著兩人的表現,臉上雖波瀾不驚,心裡卻暗自鬆了口氣。 想著總算暫時解決了徐昀這次的事情。 不過考慮到眼下這兩個重點項目的情況,最後他還是多提了兩句。 “雖說徐昀目前在京州市學習新知識,但也不是沒有半點時間,你們如果在項目上遇到什麼難以解決的技術性問題,可以去找徐昀互相交流。” 侯盛昌這句話無疑又給了兩人一個驚喜,原本陰霾的情緒瞬間消散。 接下來的時間,侯盛昌目送潘曉誌和羅長輝離開。 直到身影徹底從視野中消失,才聽他有些感慨的自言自語道:“你會再一次創造奇跡讓大家震驚嗎,還真是令人期待啊1 …… …… 對於科學院方麵召開的會議內容徐昀並不知道,不過後麵潘曉誌等人打來的電話,其內容讓他頗為感到詫異和奇怪。 本來他還以為自己暫時停止研究去學新內容,會讓潘曉誌心生不滿。 結果對方不但讓他放心學習,還表示項目上有問題的話會親自過去請教。 針對這點徐昀自然不會有異議,從心裡來說他也希望潘曉誌能對祖衝之三號實現優化升級,若有什麼問題的話他肯定知無不言。 而回到京州市後,徐昀並沒有立刻前往生物科研實驗室跟著丁瑋和周麗華參與項目。 依舊學習那些由人工智能整理出來的相關教材和文獻資料。 隻有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才會去請教。 這種回歸學生時代幾乎三點一線的生活狀態,也使得他的身影頻繁出現在京大學子視野中。 其中見麵次數最多的便是圖書館。 為此不少學生趕在沒課的時候還特意預約座位,想要和徐昀偶遇。 尤其還以新生居多。 畢竟老生有的當過徐昀學弟,有的聽過徐昀講課。 今年剛入校的新生,隻能通過其他途徑來了解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科學院院士。 雖然不知道徐院士為什麼不去研究項目,整天和學生一樣泡在圖書館裡學習,但麵對這種來之不易的線下見麵機會又豈會錯過。 不過見自己的偶像歸見自己的偶像,大家在圖書館裡表現的還是比較克製。 除某些膽子大的學生主動過去請教題外,大多數人都是偷偷拍張照片,或者在去吃飯的時候要簽名合影。 徐昀比他們大不了幾歲,並且也是從這個年齡段過來的。 所以很清楚大家心裡的想法。 基本上正常的請求他都不會拒絕,絲毫沒有表現出什麼教授院士架子。 但隨著發布到網上的照片越來越多,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徐昀看的書都是醫藥基因方麵,和其所擅長的領域完全不同。 加上最近一直沒有參與新的項目研究,讓大家不由得分析猜測起來。 並很快想到了之前發生過的事情。 “徐院士脾氣也太好了吧,居然沒有一點架子,後悔沒有考上京州大學。” “請問不是京大的也可以去偶遇嗎?” “話說徐院士之前不是在負責量子計算機嗎,怎麼這段時間看的全是醫藥和基因工程,他對這方麵掌握的知識應該比較薄弱吧。” “院士才更要時刻充實自己,不學習怎麼能保證自己的進步。” “這種感覺讓我怎麼那麼熟悉,該不會徐神又打算來次學術跨界吧?” “上回徐神從數學界跨到材料界,這次是打算進軍醫學界了嗎,這簡直就是全屬性拉滿的六邊形院士啊1 “感覺這種事有一次就算了,在某個領域持續深耕讓技術升級也挺好,不管怎麼說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很難全部掌握並融會貫通。” “徐院士要不還是繼續搞量子計算機吧,很顯然量子聯盟才是當下的重點。” “你們怎麼知道徐神在新領域不會起飛,我倒覺得這很有挑戰性。” …… 上次從數學界到材料界的跨界成功了不假,但和現在擁有的身份明顯不同。 加上年齡方麵也有所增長,誰也不敢保證當初的場景會複刻。 另外有些網友認為新成立的量子聯盟關乎著整個世界格局的變化,是未來局麵的一項重大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徐昀應該把精力全用在祖衝之三號的研究上,爭取持續增加可操控的量子比特數量。 保證這台量子計算機能滿足全球的訪問需求。 當然大多數人還是支持徐昀,希望徐昀能在醫藥領域發光發熱。 畢竟和量子計算機這種關乎未來的高大上富有科技感項目不同,醫藥是直接和大家的身體健康關聯。 絲毫不誇張的講,某種新的特效藥上市,便有可能挽救大量的家庭和患者。 從某方麵來說,如果徐昀真能在醫藥領域帶來某種技術上的突破,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希望徐昀在這個領域紮根深入研究的。 可能是最近心態逐漸接近學生時代,這讓徐昀在學習時偶爾也會看看網上熱點新聞。 不過有人工智能笨笨在,他看到的信息要更加精確直觀。 網上其他人對他的分析評價,他自然沒有在意。 無論有沒有任務,他既然選擇去研究醫藥和基因工程領域,那就肯定會一往無前的努力做到最好。 這更多也是為了讓實驗室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更加完善。 爭取問世後能拯救更多的癌症患者。 他不敢保證自己身邊的人以後會不會患上癌症,更無法想象真發生的話要如何麵對,如今眼前有這麼一個能治療癌症的機會,那肯定要儘可能的讓其完善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就這樣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很快三個月的時間過去。 徐昀依靠自身過目不忘的本事,基本將醫藥基因工程領域內的教材文獻看完,並且憑借自身各項大幅度提升的能力嘗試理解。 加上有丁瑋以及其他行業內的權威請教,他的水平已經絲毫不遜色行業內的博士畢業生。 相比教授也僅是缺少實際參與項目研究和發表論文的經驗。 達到這種程度後徐昀知道單純的學習已經對他提高不了什麼,因此便決定正式進入公司旗下的生物科研實驗室參與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當丁瑋和周麗華兩人得知徐昀已經學完了博士階段全部課程並且要參與項目後,哪怕知道徐昀有著非常變態的天賦,麵對這種情況心裡也不由得五味雜陳。 尤其想到自己當年的學習經曆,實在是想不羨慕都不行。 隻能說天才之所以稱作天才,那確實是有道理的。 對於徐昀參與實驗室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的研究,他們倆人自然沒有任何異議,畢竟早在之前這件事便說過。 但徐昀這次用實際行動和天賦,讓他們知道在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的研究上他是認真的。 為了能保證徐昀可以儘快融入項目,保證下一階段的人體試驗順利展開,甚至可以提出些建設性意見,他們便整理了項目的詳細資料讓其先進行研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