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才字用的好 “你們先去換上實驗服然後過來。”徐昀早就將腦海中的固態電池技術吃透,現在終於能著手實踐難免有些迫不及待,背過身向盧毅和萬曉勇丟下這句話便邁步走進化學材料室:“今天我們就開始絕緣材料和固態電解質研究試製。” 盧毅和萬曉勇兩人相互對視了一眼,都能看出彼此心裡的糾結和擔憂。 他們剛接到深度科技邀請時,可謂是意氣風發。 骨子裡那股熱血被激活。 想要用自己在海外所學到的知識,回到國內幫助國產電池技術的發展。 和這位華國最有天賦的少年天才一起乾出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如此也省的被埋沒。 可萬萬沒有想到剛簽完合同,現實就給了他們當頭棒喝。 徐昀是有天賦不假,但更多是在理論數學上,他們也從未聽說徐昀對電池很有研究。 眼下徐昀要親自負責固態電池的研究,還揚言在幾個月時間內完成。 無論怎麼看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完全是浪費時間和資源。 他們倒不介意給徐昀當助手,隻是眼睜睜看著這投資千萬打造的實驗室,還未有所建樹就要走上下坡路無法發揮出效能心中感到惋惜。 “現在我們該怎麼辦?”沉默兩秒萬曉勇首先出聲問詢了句。 “誰能想到咱這位天才對固態電池那麼感興趣,不過既然都已經簽完了合同,也隻能先配合對方進行固態電池技術的研究。” 萬曉勇歎了口氣講清楚目前的局麵,儼然已經做出了決定。 盧毅又何嘗不知道這點,就算深度科技願意放人讓他們自行離開,隻怕他們大概率也會選擇繼續待在這固態電池實驗室。 先不說來了又走心有不甘,單是深度科技承諾的薪資福利都舍不得。 “固態電池是行業公認能掀起電池革命的技術,徐總對它感興趣我倒是不意外。隻是他把涉及的難點想的過於簡單了。”複雜情緒在堆積在心裡,最終化作幾句感慨從口中講出:“真正的金屬全固態電池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製作出來的,否則海外那些大公司也不會持續往實驗室投錢進行研究了。” “倒也不必這麼沮喪,或許這未嘗不是見好事。”萬曉勇拍了拍盧毅的肩膀輕聲說。 “好事?” 盧毅有些疑惑:“好在什麼地方?” “徐總要親自負責固態電池項目,相信這會讓他對固態電池技術有一種全新的認知。”萬曉勇沒有在這個時候賣關子,直接大方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等明白其中複雜程度自然會沉下心來。” 將這番話悉數聽進耳朵,盧毅稍微一想便明白了萬曉勇的意思。 臉上當即輕鬆不少,對萬曉勇的想法非常認可。 “沒錯。” “到那個時候我們在勸說也會容易很多。” “先去換衣服吧。”萬曉勇見此便不再多講,話落主動朝更衣室走去。 盧毅自然是緊隨在後。 徐昀可不知道自己實驗室的兩位研究員已經斷定他無法製作出固態電池。 走進化學材料科室,剛把各類設備啟動,便注意到盧毅萬曉勇兩人推門走了進來。 身上都穿著標準的的實驗服,連眼睛都沒有裸露在外麵。 電池存在爆炸風險,尤其是在進行測試的時候,在各類實驗室中已算是風險大的。 按照實驗室的規格雖能防爆,真出現意外的話研究人員難免會受傷。 因此專門的實驗服必不可少。 看見自己的兩個助手過來,徐昀倒沒有立刻開始材料的研究和試製,反倒隨手拿起旁邊一份文件,轉過身遞給盧毅和萬曉勇兩人。 “這是我先前寫的製作固體電解質材料的理論以及化學方程式,你們兩個先抽時間了解一下,好方便到時候給我打下手。” 兩人麵露驚色的接過文件立即翻看起來,沒想到徐昀還真做了準備。 不過他們倒也沒有多想,畢竟當真一點相關知識不了的話根本是無從下手,又何談研究和試製固態電池的固體電解質材料。 剛開始他們還比較隨意,想著這些內容他們絕對比徐昀知道的多。 可隨著時間逐漸流逝,兩人絲毫沒有發覺自己已經沉浸在文件內容上。 同時神情也越發凝重。 “萬哥。” “你在鬆夏電池那邊有了解過這種固體金屬電解質的製作方式嗎?” 不知過去多久盧毅率先收回目光,按耐著心中的驚訝主動出聲向萬曉勇詢問。 整個臉色此時看似平靜,實則心中已然翻起驚濤駭浪難以相信。 文件中關於固體金屬電解質的製作非常新穎,關鍵憑借他的經驗能看出來是有可行 有可行性的。 並非無法成立的理論。 也就是說按照這種方式製作固體金屬電解質,無疑是新的突破口。 哪怕尚無法確定實際性能如何,也相當於讓固態電池的發展往前推動了一步。 到了這個時候他突然想起剛才徐昀講的話,敢情那並非想當然的目標,而是存在一定的依仗根據把握給出的推測。 “沒有。” 萬曉勇搖搖頭回答。 隨即兩人再次抬起視線看向正在擺弄設備的徐昀。 盧毅首先控製不住激動情緒,聲音微微有些顫抖向徐昀征求詳細情況。 “徐總。” “這上麵的固體電解質材料和製作方式是您研究出來的嗎?” “難道您除了數學還早就布局電池技術了?” 連續兩個問題拋出,他和萬曉勇安靜站在一旁,耐心等待徐昀回答。 徐昀停下手上動作,將兩人的神情看在眼裡,哪裡會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文件上的內容是他這兩個月撰寫的,本來是打算作為論文使用。 想著能讓兩人更好的配合自己,以及增加信心好全身心投入研究,這才拿了出來讓他們觀看。 現在看來效果很令人滿意。 念頭停留在這裡,他嘴角浮現一抹淡笑,故作隨意的回了兩句。 “研究了幾個月才得到這些成果,至於電池能否達到理想的數據,恐怕還要等樣品出來後才能知道。” 而這句話傳到兩人耳朵,卻隻覺得深受打擊,有種前三十年白學的感覺。 “幾個月?” “才?” 口中低喃著這幾個關鍵字,一時間竟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作為在化學材料電池領域研究多年的博士,他們兩人的水平不相伯仲。 自然能從文件內容中看出徐昀對電池技術的理解完全不比他們低。 如果不是學習研究了幾年,基本上不可能擁有這種水平。 想到徐昀是研究理論數學出身,他這才懷疑徐昀應該很早就接觸化學材料了。 結果呢。 實際隻研究了幾個月。 他可不會懷疑徐昀故意誇大事實,畢竟有些人的天賦確實讓人望而項背。 盧毅自己也沒想到,十幾分鐘前他還為自己的未來發愁擔憂,對徐昀口中的全固態電池不怎麼相信,現在卻全然像是變了個人,隻想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固體電解質材料的製作生產出樣品進行各項測試,確定這種全新製作方式的固態電池能否成功。 他知道在自己選擇加入深度科技的那刻,命運的齒輪就已經開始轉動。 徐昀看到兩人被自己刺激的有些沉默,也有心測試下他們的實際水平。 於是索性接過話茬問道:“兩位都是電池研究領域的優秀人才,不知道你們以為我的這種新方式,能否實現真正的固態電池。” 聞言盧毅率先回過神來,未做遲疑張口便答:“徐總的方式雖然區彆去目前行業的做法,但固體電解質生產起來卻能有較高效率,隻要能通過各項測試肯定會引起整個電池行業的震動。” 相比盧毅逐漸狂熱,萬曉勇的觀點則明顯要保守許多較為謹慎。 “這種新的電解質製作方式確實有可取之處,但能否大規模應用還需要看電池的能量密度。” “究竟成與不成先製作出樣品測試就清楚了,接下來恐怕不會輕鬆。”徐昀對兩人的回答點點頭,並沒有直接把話說滿。 畢竟他們倆又不知道固態電池技術的事,沒有得到具體測試數據前確實難有說服力。 而有了這份固體電解質的材料製作理論作為整個固態電池項目的支撐,盧毅和萬曉勇兩人也徹底收起了剛才的輕視之心。 開始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實驗室中,配合徐昀完成首塊樣品的製作。 很快時間進入到三月份,數學界的另一項權威獎項阿貝爾獎正式公布獲獎名單。 徐昀的名字赫然在內。 可能是因為徐昀已經接連拿到菲爾茲獎和沃爾夫數學獎的緣故,大家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 相反要是沒有徐昀那才不正常。 伴隨相關消息在全網的傳播發酵,網友們倒是期待徐昀會做何選擇。 是否要去領獎? 但大跌眼鏡的是,這件事還沒等徐昀公開回應,阿貝爾獎負責主體挪威科學院便發布聲明。 決定派人前往京州市為徐昀頒獎,這種主動改變自己規矩的行為,可以說要比沃爾夫基金會還更加給徐昀麵子。 對此最高興的肯定是數學會和京州大學,種種跡象表明國內數學界的崛起已勢不可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