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沒時間去領獎(1 / 1)

“從計算結果來看,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將會是普通鋰電池的三倍,不過想要實現市場化還需要提升生成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才行。” 2019年1月22日,京州市,京州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 徐昀坐在辦公室書桌旁,手裡拿著筆低頭看向桌麵上堆放的草稿紙。 整個人正陷入沉思,口中喃喃自語。 固態電池實驗室正處於籌備中,趁著這個空檔他特意對腦海中的固態電池技術進行研究分析,遇到問題還會跑到圖書館查找資料。這樣將技術全部吃透等具體實驗時,便能非常順利的完成固態電池試驗品的製造以及優化生產方式。 另外他已經開始撰寫相關學術論文,做好掀起整個電池行業革命的準備。 和傳統的鋰離子電池不同,金屬固態電池是采用鋰鈉等金屬製成的玻璃化合物作為傳導物質,取代傳統鋰電池的電解液。 極大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 正因如此才更加安全具備體積小性能強的特點。 全固態電池作為未來電池發展方向,始終是諸多行業公司和實驗室的研究目標。 且近年來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但要想實現全固態電池的市場化,各項性能大幅度提升的同時還要兼顧成本。 相比傳統鋰電子電池,全固態電池的生產效率較為低下導致成本過高,根本無法被市場和行業接受。 當然徐昀不需要太過擔心這個問題,憑借任務獎勵的這項金屬全固態電池技術,不但能生產出能量密度比鋰電子電池高三倍的全固態電池,全新的生產方式還能實現效率化規模化。 可以想象當這種電池流入市場,會引起行業怎麼樣的動蕩變化。 勢必要迎來大洗牌。 這時就在徐昀放下手中的筆,準備泡杯茶稍微休息會消化剛才計算內容時,卻突然聽見一道熟悉的聲音從門外麵傳來。 “好消息。” “徐昀。” “好消息埃” 徐昀對於這個聲音肯定不陌生,隻是唐延山很少有這種人未到聲先至的情況。 想到這裡忙抬起視線朝門口的方向望去。 “唐教授。” “什麼消息能讓你這麼高興?” 很快唐延山的身影進入視線,他接完水挺直身體嘴角浮現出一抹笑容。 對唐延山口中的消息頗感好奇。 唐延山並沒有傳外套,身上隻有件灰色毛衣,能看出他是在辦公室得到消息直接趕過來的。 “你還不知道嗎?”唐延山對徐昀平靜的神情感到有些好奇,下意識反問了句直接走向旁邊電腦。俯身快速打開網站後這才招了招手:“還是你自己過來看吧。” 被唐延山這個舉動一搞,徐昀的好奇心倒是被調動了起來。 隨即邁步走過去將目光落到屏幕上麵。 可能是因為排在首位的原故,他一眼便看到了上麵自己的名字。 “這是……我又上熱搜了?” 失聲嘀咕一句心裡頓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最近兩個月他可是非常低調,除了參與實驗室建造和相關科研人員招聘外,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高等數學研究所研究電池技術。 和陳詩禾出去逛街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期間也就公司因為這次動作比較大,引起行業內熱議上了次新聞。 實在沒想到自己還沒平靜多久又莫名其妙登上了全網熱搜。 當真一點冷卻時間都不給他留。 唐延山看到徐昀真不知道具體情況,便也不再繼續賣關子。 順勢在旁邊椅子上坐下,絲毫不掩飾臉上的喜色。 “今天沃爾夫數學獎公布了,有你的名字。” 雖說沃爾夫數學獎不限製年齡,但唐延山對自己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現在能看到自己的學生成功獲得沃爾夫數學獎便算沒了遺憾,何況加上去年落選的事情自然更加為徐昀高興。 徐昀這段時間心思都在固態電池上,基本都忘記了沃爾夫數學獎公布的事。 不過對於這個消息他心裡倒未產生太多波瀾。 很簡單。 他獲獎再正常不過。 作為拓撲群論的提出者證明者,又先後解決了霍奇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兩道世界數學難題,同時被國際數學聯盟授予菲爾茲獎。 在這種情況下要是依舊拿不到沃爾夫數學獎,那這個獎就可以從權威數學獎座位下來了。 怕是含金量都不比高斯獎陳省身獎高。 正當他腦海裡想著這些時,隻聽外麵又響起了道熟悉的喊聲。 “恭喜你啊徐昀。” “拿到沃爾夫數學獎又給咱們數學界爭光了。” “估計帝都和箐華大學那些老家夥羨慕的牙齒都要咬碎了,他們可沒有這麼優秀的學生。” &nb bsp;秦向新滿臉笑容,提起其他高校數學係的熟人,臉上褶子都多了些。 能看出他現在心情確實不錯。 走至近前停下腳步後,又隨口問道:“過幾天就是頒獎典禮了,你準備什麼時候動身?” 徐昀有著自己的打算,聽到這句話稍微思索了片刻才開口回應。 “我可能沒時間去領獎。” 眼下他的精力都在固態電池實驗室上,很多事情還需要他參與負責。 確實走不開。 更重要的是還要跑到以色列領獎,實屬沒有多少想去的念頭。 和去年那個時候不同,他在數學界的成就已經不需要靠獎項來證明。 所以領不領全憑心情。 何況沃爾夫數學獎的獎金比較少不說,連獎章也不是金質的。 秦向新聽到徐昀的回答,臉上表情先是一怔,然後恢複正常。 “不想去領就不領吧,我都忘了現在沃爾夫數學獎對你確實用處不大,估計到時候沃爾夫基金會也會通過郵寄的方式把獎章送來,不會取消你的獲獎資格。” 他想到去年徐昀遺憾落選沃爾夫數學獎,如今不去領獎倒也說的過去。 年輕人嘛。 不氣盛還怎麼叫年輕人。 昨日你對我愛答不理,今天我叫你高攀不起。 為此他並未勸說徐昀什麼,而是根據經驗對沃爾夫基金會的反應分泌了下。 徐昀自然不知道秦向新心裡是怎麼想的,總之能夠理解也省了他很多麻煩。 在他們兩個人說話時,唐延山的注意力卻被桌麵上堆放的草稿紙吸引。 大致看了幾眼,臉上當即浮現出些許意外之色。 下秒抬起頭看向徐昀:“你這段時間怎麼突然想起來研究電池了?” “難道不去領獎也是因為這個。” 直接把自己心裡的猜測講了出來,想要確定是否真是如此。 “電池?” 秦向新失聲重複了句。 他作為數學係的院長主要研究領域是數學,對電池相關的情況確實了解不多。 但很快他又像是想到什麼,接著提起另外一件事。 “說這個我突然想起來了,前段時間你是不是新研究出了一種材料,孫院士對你可是讚不絕口,不過問到具體情況又裝聾作啞。” 徐昀知道秦向新說的是塑形氟碳高分子聚合物塗層材料。 隻是這種材料已經被列為重點保密技術,沒有簽署相關保密文件確實不會知道。 稍微組織下語言他簡單解釋了句。 “沒什麼。” “就是一種軍工材料而已。” 說這句話時麵色冷靜,就像是在講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的。 可話聽進秦向新耳朵中就不一樣了。 能讓院士保密的軍工材料,不用想也知道其中的重要程度。 稍微平複下情緒,心裡隻覺得非常感慨。 “沒想到啊,我竟然還是低估你的天賦了。”開口講這幾句話時神情異常認真:“本以為你會成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現在來看數學界也隻不過是你人生其中的一個站點而已。” 對於秦向新來說,當初徐昀在數學上展現出非常強大的天賦。 他對徐昀期望拿到菲爾茲獎數學獎,成為權威數學家帶領國內數學界發展。 已經是相當高的評價。 可現在看來這個評價低的不是一點。 時至今日徐昀早就不再局限於理論數學,而是在更廣闊的領域中創造奇跡。 和攻克被卡脖子的激光雷達技術,到列入重點技術的軍工材料。 沃爾夫數學獎確實顯得沒那麼重要。 “秦院長你這是在給我壓力啊,但沒有對數學的理解我也不可能輕鬆涉及其他領域。” 徐昀麵對秦向新的稱讚謙和回應一句,然後將目光轉向唐延山如實回答。 “最近公司新成立了幾個實驗室,其中便包括固態電池研究方向,所以我這段時間關注的比較多。” “我段時間倒是看到新聞了,沒想到竟是真的。”唐延山顯然知道實驗室的事,對徐昀做法高度讚揚:“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但能為國家留住優秀人才,還可以推動我們的技術話語權。” 他剛看到相關新聞時第一反應是不相信,畢竟作為教授對實驗室需要的經費再清楚不過。 基本不會有公司選擇獨自在這塊砸錢。 何況深度科技還正值上升期。 其他公司隻想如何獲得更多的利益節省成本,像徐昀這種實屬難得。 “越高級彆的實驗室需要資金越多,如果有需求可要及時找學校幫忙。”秦向新得知徐昀再搞實驗室,略作思索也不忘承諾了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