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這也能催更 徐昀推門走進校長辦公室,身體停在辦公桌前主動打招呼。 “導師。” “先坐下吧。”吳仲平擺擺手示意。 他的臉埋在電腦屏幕後麵,像是正看著什麼東西。徐昀也不著急,拉開身旁椅子大方坐下,耐心等待吳仲平忙完。 估摸兩三分鐘的時間,吳仲平將身體正過來,對徐昀有種丈母娘看女婿的感覺。 越看越滿意。 待臉上堆出笑容,開口道:“你小子可是又出風頭了,不但數學年刊編委會主編主動約稿,整個數論界都在等你的新論文。”絲毫沒有掩飾眼神中的欣慰和喜色。 “霍費爾確實給我發郵件來著。”徐昀點頭如實回答。 吳仲平接過話茬說:“你打算什麼時候發,現在不少研究數論的學者都在催更呢。”最後還不忘補充了句。 “我還沒開始寫。” “關於拓撲群論我打算繼續優化完善後再發表。”徐昀回答完吳仲平,又解釋了句。 但話音剛落他猛然想到什麼,疑問道:“什麼催更?” “網上的事情伱還不知道嗎?”吳仲平瞳孔中閃過些許疑色,簡單說明了下情況:“現在海內外數學家發起了一個活動,集體催更讓你趕緊發表新論文。”似乎之前從未遇過這種趣事,講話時臉上笑容沒消失過。 “集體催更?” 徐昀聞言重複了句,心裡頗感詫異。 最近兩天他除了知道霍費爾約稿外,對網上的熱點新聞並未怎麼關注。 作為京大數學高等研究院終生成員,又剛成為校長吳仲平的研究生,事情繁多下每天的時間早已被安排滿,哪有上網玩手機的空。 他現在早就沒了深度睡眠時間。 況且這幾天還在陪母親。 “我最近兩天陪著我媽在京州轉了轉,沒怎麼看網上的消息。” 念頭停留在這裡,他邊掏出手機搜索相關新聞,邊和吳仲平細講裡麵的情況。 那麼多數學家集體催更一篇論文,這種場麵放在數學發展史上都是罕見的,所受到的關注可想而知。 根本不用徐昀怎麼搜索,便看到了大量內容。 而隨著他持續滑動手機屏幕,臉上表情也變得越發古怪。 實屬沒想到自己的拓撲群論會這麼火。 除了霍費爾接受采訪高度評價拓撲群論價值公開約稿外,不少數論數學家也都在各自平台賬號上發文,到後邊逐漸形成了一項接力活動並傳到國內。 甚至他還在微博上看到了幾個熟人轉發,比如參加他畢業答辯的湯穀聰教授。 以及自家學校的官方賬號。 但最為意外的還是物院的許崇興院士。 要說秦向新唐延山他們雖不是研究數論的,作為數學領域人士轉發也正常,你一個物理院士湊啥熱鬨。 當然這話他肯定是不敢說的,片刻後收起手機表情有些哭笑不得。 誰能想到論文也能被催更。 “這確實是個比較新奇的體驗。”徐昀感慨道。 不過在拓撲群論沒完善前,這論文他肯定是不會寫的,隻能說那些學者催也是白催。 隻要不線下過來催更就行。 這時吳仲平從座位上站起身,走到飲水機旁接了杯水,遞向徐昀接著往下說:“這也不是什麼壞事,你倒不用有任何顧慮,另外那些想過來采訪的媒體記者我都幫你推了。”在提到記者時神情明顯變得嚴肅起來。 徐昀連忙站起伸出雙手將水接下,恭敬表示感謝:“謝謝導師。” 正常情況下導師更多是吩咐自己的研究生倒水,奈何吳仲平已經很多年沒帶學生,隻好自己動手。 同樣這也使得徐昀沒有直係師兄師姐。 接著正當徐昀準備回應時,耳旁又響起吳仲平的聲音。 “這事沒通知你我就直接做主推掉了,你不會埋怨我讓你失去這個采訪機會吧?” 儘管這句話是吳仲平半開玩笑說出來的,徐昀還是立刻回答:“怎麼會呢,沒有媒體打擾我高興還來不及呢。”語氣斬釘截鐵。 他這話絕對是發自內心。 上次被那麼多媒體記者包圍,還是靠晨跑才勉強躲了過去。 後邊更是配合總台方麵拍攝了支短片。 確實耽誤時間,影響他的正常時間規劃和學習安排。 再說憑他現在的實力,隻怕以後做出的學術成果會越來越多,總不能每次都要耽誤幾天接受采訪。 真講起來他反倒擔心學校會趁機安排采訪呢,畢竟不太好拒絕。 現在看來吳仲平作為導師還是比較為他考慮。 “你能想明白就好。” 吳仲平聽到此回答,拍了拍徐昀的肩膀留下這句話,然後才移動身體回到自己座位上。 說完網上情況,吳仲平下秒又開口把話題引到正事。 “對了。” “還沒說今天你找我什麼事呢。” “是這樣的導師,我準備暑假就開始係統研究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徐昀聞言沒有任何遲疑,直接講出自己的來意:“想讓您幫我規劃下安排。” 吳仲平對徐昀的回答明顯不感到意外,對此隻是反問了句。 “那高等數學研究院那邊你打算怎麼安排?” “拓撲群論還存在諸多問題,這需要慢慢完善優化,沒必要急於這會。”徐昀沉聲回答。 吳仲平點點頭:“這段時間你在數學上的進展確實很快,沉澱下倒也沒有壞處。”說著從桌麵上抽出一張打印紙,遞到徐昀麵前說:“你就先按照上麵的教材學習吧,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隨時過來問我。” 徐昀將寫有教材名字的紙張接過,剛把目光落上去神情就變得古怪起來。 敏銳捕捉到這點的吳仲平,當即出聲詢問:“怎麼了,是上麵的教材有什麼問題嗎?”擔心自己弄錯了什麼東西。 “教材沒問題,隻不過大部分我都自學完了。”徐昀抬起視線道。 先前為了完成圖書館挑戰任務,他選擇的那些書籍中很多便是計算機相關的教材,所以裡麵內容早已存入大腦,最多尚未融會貫通。 需要配合實際操作理解熟悉。 聽到這番回答,吳仲平才想起來徐昀的天賦可不僅僅是數學方麵。 否則也不會在沒開學前就獨自開發出圖像複原工具。 眼下成立的深度科技,更是快速占據視覺算法市場,逼得紅軟不得不嘗試轉型。 “我倒是忘記你在計算機上的天賦了。” 想到這裡吳仲平先是回應了句,然後陷入思考狀,似乎是在考慮該怎麼安排自己這位學生的學業。 約摸過去半分鐘,才聽他神情認真的說。 “正常情況以你的水平參與課題項目研究會提升的更快,但眼下合適的實在不多,你就先把列出的餘下教材學完,有什麼問題隨時來找我詢問。” 徐昀知道研一階段主要還是以學習專業課程為主,到後麵才會參與課題。 他因為基礎比較紮實,在課題研究中確實能更好提升。 但既然吳仲平已經這麼說,他肯定不會反駁什麼,何況對他而言要掌握餘下教材內容是很快的事。 “我知道了導師。” 將寫有教材名字的紙張折疊收好後,向吳仲平回應了句。 目的達成徐昀倒沒過多逗留,畢竟他的導師除了院士身份還兼著京州大學校長,平時要處理的事情肯定不會少,若因為自己的閒聊耽誤了安排可就不太好了。 隨即再次向吳仲平告訴一聲,便起身朝外麵走去。 …… 事實證明沒有記者媒體的圍堵,在學校裡確實很舒服,不用特意躲避什麼。 加上放暑假學生大多數都不在校內,使得環境也更加安靜,剛好方便他研究名單上剩餘的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他並沒有泡在圖書館。 從圖書館借閱到教材,便去了數學高等研究院自己的辦公室,雖說作為高院終生成員,卻在裡麵抱著計算機人工智能相關的教材研究有點違和,但勝在配套設施完善還沒有人過來打擾。 畢竟考研大軍是一年比一年多,想在圖書館預約到好位置可太難了。 依靠著自身大幅度提升後的各項能力,以及無比紮實的數學基礎,學習起計算機相關內容倒是顯得很容易。 尤其在這個過程中,他對腦海中的智能圖像複原技術也越發理解。 沒用多少天時間便把餘下教材全部看完,並結合電腦嘗試運用學到的內容操作。 記得剛開發圖像複原工具的時候,他隻學了常用的三種計算機語言,核心程序基本是比著腦海中的技術照抄,而現在他已然能自己設計。 另外網上的熱度因為時間流逝正在逐漸降低,那些研究數論的學者也隻有耐心等待。 希望徐昀能儘快發表論文。 殊不知這段時間徐昀壓根沒有著手完善拓撲群論,乃是把精力撲在了計算機上,也不知道要是他們知道這個情況,會不會真組團從海外過來線下當場催更。 這天徐昀坐在高等數學研究院自己辦公室內,正當他看著一本教材時,卻見秦向新領著兩個人走了進來。 從臉上洋溢的笑容來看,心裡是比較高興的。 而對於其中一人他並不陌生,正是帝都大學數學係副院長湯穀聰。 感謝昆臨遠山的100點幣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