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一輛無比低調,質樸的玄色車輿緩緩地駛出皇城,然後對顯得熱鬨無比的都城一點都不留戀,直接去往城外的鄉下田莊。大半個時辰後。車輿停靠在一排連綿的農莊旁。楊蛟剛從車輿走下,身旁的從屬開口道:“四公子,已經按照你的吩咐,在這一片農莊安置了一處住處。”楊蛟輕聲囑咐:“你等牢記,在外我是崔侯的表親,姓許名仙,字漢文。”身邊從屬紛紛點頭,表示明白。崔祐,文帝的發小,從小就跟在文帝身邊,在文帝建國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樣人緣也特彆好,朝中權貴都喜歡將自己的子侄送到他的軍中去刷軍功。所以,楊蛟在外並沒有選擇母族,也就是此身舅父小越侯那邊的身份,隻因他心中一直有所不甘,認為明明自己的小妹本就是文帝唯一的妻子。結果,因為各種權衡利弊,老乾安王與文帝聯姻,文帝不得不娶了宣後宣神諳。而等到文帝登基的時候,小越侯本來以為自己的小妹應該是名副其實的皇後,但卻是宣神諳成為了皇後,而宣神諳的孩子更是成為了太子,是以這些年一直想推自家小妹的孩子上位。楊蛟自是不想主動招惹這些繁瑣無趣的凡塵事。不多時,他剛進置辦的住處,隔壁就細微的傳來有氣無力,且帶著幾分奶音的嗓音:“蓮房,李管婦還沒差人送來吃食嗎?”又有一道聽著就顯得有些年長的女音響起:“女公子,再忍耐一些,算這日子,就算今日不送,明日也該送了。”瞬間,隔壁傳來一陣長籲短歎聲。無論是楊蛟,還是從宮中帶出的四位從屬,都是武道有成,耳聰目明之輩,當然聽到隔壁傳來的細微對話。“所謂遠親不如近鄰,送給隔壁的小女娘一些吃食吧。”說罷,楊蛟走進屋舍。星夜當空。楊蛟隨性的坐在屋頂之上,突然聽見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他側眸望去,就看到兩個小女娘。一個十四五歲,麵容姣好,一個明明看著已經年滿十歲,但骨架羸弱,雙肩如削,瞧著好似隻有七八歲的小女娘。她們在楊蛟燦若星辰的雙眸注視下,不由地雙頰暈紅。其中大一點的女娘低聲說道:“女公子,這位公子未免也長的太好看了吧,也難怪有那麼一副好心腸,給我們送來一些吃食。”小女郎穩了穩心神,麵上似有所思,但又有一絲不解,悄聲道:“蓮房,看他的風姿氣度,還有光澤亮麗,絲綢製成的衣物,就知道絕非什麼尋常人家,必定是權貴出身,怎會平白無故的來鄉野之地?”她想了一會兒,回道:“興許是都城待慣了,便來城外的鄉下田莊踏青遊玩。”
第662章 程少商:他是誰不重要 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才是最重要的(1 / 1)